教务处关于启动本科专业数智化转型调研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全面而系统的部署,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改变高等教育面貌。在新文科背景下,为适应数智化对本科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不断提升学校本科专业数智化水平,拓宽数智化反哺专业建设思路,探索围绕特定方向领域或核心素养开设核心课程组的“微专业”模式,教务处计划启动本科专业数智化转型调研,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打造新时代一流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全面加强符合学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的数智化专业建设,为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项目内容

  本次本科专业数智化转型工作以新文科背景下的“微专业”建设为抓手,以时代性、前沿性、实践性为原则,着重探索通过“微专业”提高本科人才培养水平的新路径及数智化反哺本科专业建设的新模式。

  本次调研重点就下列“微专业”类型开展:

  (一)数智化微专业

  该类型微专业以数智化为核心特色,在课程设置中充分体现“数字智慧化”和“智慧数字化”,推进数据增值和人工智能,鼓励探索传统专业与新兴技术的交叉融合。

  例如:数智化金融、数字影视制作

  (二)产教融合微专业

  该类型微专业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特色,在课程设置中结合企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类课程,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提升。

  例如:数字创新创业、人力资源战略分析

  (三)服务首都发展微专业

  该类型微专业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为核心特色,在课程设置中密切联系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突出“四个中心”人才需求,重点推动学生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国际交往素质和科技创新素质提升。

  例如:区块链技术与应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

  (四)通用素质培养微专业

  该类型微专业以培养学生通用素质和通用技能为核心特色,在课程设置中重点体现培养技能、能力的通用性,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益补充。

  例如:公务员能力养成、统计软件实务

  三、方案设计

  (一)课程设置和学分安排

  “微专业”由一组围绕特定方向领域或核心素养开设的核心课程组成,课程由各教学单位根据专业特色选择或新增,学分总数为16-25学分。

  (二)修读要求和认定方式

  “微专业”可供对该方向领域或核心素养感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按要求完成课程修读且取得学分可获得由教务处颁发的“微专业修读证明”。

  (三)专业发展和专业反哺

  “微专业”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适时调整更新,学生认可度高、培养效果好的“微专业”课程经申请审核可纳入传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四、工作要求

  本次申报不限数量,请各教学单位高度重视本次调研工作,结合本单位现有课程、师资及其他优势教学资源,于6月26日下班前填写调研问卷并提交(申报多个“微专业”请多次填写调研问卷)。

  

  联系人:钱老师    联系方式:83951322

  

  

  教务处

  2023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