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与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通知对比
时间:2023-12-08 作者: 教务处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与第二批申报通知内容有何不同?
一、 申报推荐原则
1.注重创新
鼓励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四新”建设,进一步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注重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形式上的创新,强调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关注创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及课程的应用和示范情况。
提醒:两性一度、重视创新。紧密结合拔尖创新人才、结合产业、行业人才需求的高阶性、创新性课程,教学成效关注学生能力、价值塑造的高阶教学目标实现。
2.优化结构
在保证入选课程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不同课程类型和学科专业覆盖面,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联动,鼓励一流专业建设点加强一流课程建设。
提醒:关注结构,强者恒强,五类课程申报书都增加了“是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选项。
3.质量为本
严把政治关、学术关、质量关,注重课程思政效果,重点考察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坚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确保认定课程经得住检验,起到良好示范推广作用。
提醒:可采用多元评价,着重体现培养成效——考察课程思政成效。
二、申报推荐基本要求
1.申报条件
1)课程须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
2)课程须2024年1月31日前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并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
提醒:此前参加过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但未通过认定的课程,须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在上次推荐之后至少经过一个完整教学周期的改革实践方可申报。
2.课程数量
第二批拟认定的课程数目是5000门,第三批拟认定的课程数目是5800门。
提醒:第三批国家级一流五类课程全国配额
● 线上课程:1000门左右
● 线下、线上线下混合、社会实践课程:4300门左右
(三类课程不分别设推荐限额,名额可以打通使用。前两批未使用完的推荐名额可以继续使用并已计算在内)
● 虚拟课程:500门左右
3.课程要求
1)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提醒: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强调课程思政有机融入。
2)政审意见:申报学校校级党委或相当级别党组织须对课程内容的政治性、导向性以及主权、领土的表述、标注等出具政治审查意见。参与申报课程的所有成员均须由其所在学校(或工作单位)校级党委或相当级别党组织就政治表现,师德师风,是否存在违法违纪、学术不端、重大教学事故等情况出具政治审查意见。
提醒:明确提出对课程内容及所有成员的政治审查重点。
4.人员要求
已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教师(包括作为课程负责人或团队主要成员)原则上不得再次申报。
提醒:鼓励教师广泛参与。已获评五类金课的教师,不仅包括课程负责人,还包括团队主要成员,将不能参加本次申报。
三、评价与认定
申报关键时间节点
1.2023年12月8日
校内各单位提交申报书及相关材料
2.2023年12月11日-2023年12月20日
校内评审阶段
3.2024年1月3日
校内遴选出的优质本科一流课程申报材料提交至北京市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