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与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通知对比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与第二批申报通知内容有何不同?

一、 申报推荐原则

图片1.png

1.注重创新

  鼓励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四新”建设,进一步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注重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形式上的创新,强调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关注创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及课程的应用和示范情况。

提醒:两性一度、重视创新。紧密结合拔尖创新人才、结合产业、行业人才需求的高阶性、创新性课程,教学成效关注学生能力、价值塑造的高阶教学目标实现。

2.优化结构

  在保证入选课程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不同课程类型和学科专业覆盖面,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联动,鼓励一流专业建设点加强一流课程建设。

提醒:关注结构,强者恒强,五类课程申报书都增加了“是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选项。

3.质量为本

严把政治关、学术关、质量关,注重课程思政效果,重点考察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坚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确保认定课程经得住检验,起到良好示范推广作用。

提醒:可采用多元评价,着重体现培养成效——考察课程思政成效。

二、申报推荐基本要求

1.申报条件

1)课程须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

2)课程须2024年1月31日前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并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

提醒:此前参加过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但未通过认定的课程,须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在上次推荐之后至少经过一个完整教学周期的改革实践方可申报。

2.课程数量

第二批拟认定的课程数目是5000门,第三批拟认定的课程数目是5800门。

提醒:第三批国家级一流五类课程全国配额

 线上课程:1000门左右

 线下、线上线下混合、社会实践课程:4300门左右

(三类课程不分别设推荐限额,名额可以打通使用。前两批未使用完的推荐名额可以继续使用并已计算在内)

 虚拟课程:500门左右

2.png

3.课程要求

1)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提醒: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强调课程思政有机融入。

2)政审意见:申报学校校级党委或相当级别党组织须对课程内容的政治性、导向性以及主权、领土的表述、标注等出具政治审查意见。参与申报课程的所有成员均须由其所在学校(或工作单位)校级党委或相当级别党组织就政治表现,师德师风,是否存在违法违纪、学术不端、重大教学事故等情况出具政治审查意见。 

提醒:明确提出对课程内容及所有成员的政治审查重点。

4.人员要求

  已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教师(包括作为课程负责人或团队主要成员)原则上不得再次申报。

提醒:鼓励教师广泛参与。已获评五类金课的教师,不仅包括课程负责人,还包括团队主要成员,将不能参加本次申报。

三、评价与认定

申报关键时间节点

1.2023年12月8日

校内各单位提交申报书及相关材料

2.2023年12月11日-2023年12月20日

校内评审阶段

3.2024年1月3日

校内遴选出的优质本科一流课程申报材料提交至北京市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