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419日上午,学校召开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会。副校长王传生,学生处处长马力、信息学院院长马慧,教务处副处长范延英、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孟毅芳、信息学院副院长高迎,信息学院工会委员卢山、办公室主任刘兵等参会,会议由教务处张学平处长主持。

张学平总结了2015年“互联网+”大赛开展情况和获奖成果。2015年是教育部主办的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校委托信息学院进行赛事组织,在任务急、挑战大、责任重的形势下,马慧院长会同领导班子及学院全体教师高度重视,将大赛的组织提升到促进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高度,锐意进取,细致设计、公平组织、效率优先、扎实推进,取得了突出成绩。我校获得3项北京市二等奖,2项北京市三等奖,有三个团队入选北京市50强项目,参赛成绩在市属院校中首屈一指。感谢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献计献策,感谢信息学院、学生处、研究生部、团委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本赛事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学校应高度重视,本次会议作为第二届大赛的启动会,主题是沟通和促进。提醒注意本科生和研究生合作参赛的可能性,以及教务处与学生处的优势互补、协同合作。在预算方面,将在符合财务规定基础上全力支持信息学院。

马力向参会人员介绍学生处对竞赛获奖学生的奖励规定和实施情况,明确指出教务处与学生处分别面向获奖奖项教师和学生进行奖励的分工。并希望能够发挥学生处在创业经验,创业技术等等方面丰富经验的优势。

马慧首先感谢学校领导对该项赛事的重视。其次,分析了第一届与第二届的异同,指出第二届大赛评审方案有变动,层次有提升,参赛作品更注重实物,在评定方面甚至动用985211学校专家老师对竞赛作品的实用性进行评定,获奖难度很大且获奖的作品水平十分高,对此我校感到压力巨大。同时也提出了参赛对策,如继续寻找一些契合度高的评审专家亲自指导我们参赛等。最后,提出了参赛安全问题,强调竞赛流程的公平性,知识产权的原创性和经费使用的安全性。

孟毅芳代表研究生工作部发言,将进一步发动我校研究生积极参与到该项赛事,加强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合作参赛。同时就本科与研究生奖励金额的一致性、平衡性阐述观点。

高迎全面详细地介绍了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赛程,并强调市教委根据上报的人数来分配各个学校的参赛指标、入围人数,希望我校扩大参赛规模,分析了创意组、初创组和成长组的参赛策略,最后详细介绍了我校竞赛组织安排的五个阶段。

卢山强调了获奖证书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刘兵就跨校组队参赛等问题与参会人员就行了交流。

王传生作总结发言,“互联网+”大赛是国家层面的一项竞赛,是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抓手,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学校组织开展这项赛事涉及的各个部门和院系要做好竞赛的协调工作,全力支持信息学院。2015年信息学院在各部门和各院系的支持下,开拓进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市属院校首屈一指。2016年要注重宣传力度,广泛发动,动员各院系广大师生,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博士,要严把质量关对照参赛要求,将创新融入作品,争取更多的项目参赛获奖,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这类赛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将参赛提升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来开展,学校也将搭建更多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颁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