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未然同学在我校首届大学生科研与创新训练计划立项暨

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我是来自金融学院05级保险班的徐未然,首先,我代表所有参加此次计划的同学对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如此难得的机会表示衷心感谢!
    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初听说这个科研与创新计划时的震撼与激动。一直以来,都听不少人说过: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应该在大学的短暂时光中至少参加一次课题的研究,至少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而且,无论是考研、出国留学还是工作,假如能拥有一次公开发表学术文章的经历,将是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砝码。
    一次正式的课题研究,对于一名大学生的锻炼是全方位的:不仅能使知识水平在研究过程中得到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对能力的集中培养。首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如何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最快速地划定范围并过滤出自己所需要的材料,是现代人才所必备的技能;同时,我们能在完成项目的同时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例如:说服陌生人来帮助我们填写调查问卷以得到第一手的市场信息,或者联系与我们所研究课题领域有关的企业、机构或者组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意见和建议。参加课题研究更可以使我们可以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人配合、信任自己的队友、合理规划团队时间。
为此,能参加课题研究并撰写出专业的学术论文一直是我们的目标之一,但是,受困于想法的不成熟,资金的不充足等等条件上的限制,这个目标曾经未能实现。然而,学校提供的这次机会,解决了以上的困难,使我们有了基本的启动资金,还有专门的老师来帮助、辅导我们完成课题研究,同时聚集各方有能力、有想法的同学组成了一个个优秀的团队,亲手完成一篇专业的论文从此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这个计划突出了两个字:“创新”。“科研与创新计划”,“科研”是手段,“创新”是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胡锦涛主席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国家的富强和繁荣是创造出来的,不是继承来的。它既不来自一国的自然资源禀赋,也不来自其现有的人力资源或技能储备,它来自创新。
    目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机遇期,粗放型经济增长事实上已经走到尽头。只有科技和人才要素的全面介入,才可能形成一种低消耗、高产出的增长模式。
但是,现在中国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方面的研究都相对薄弱。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吴贵生在一份报告中说,中国的创新研究已有差不多20年的历史,但是中国的创新研究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与国外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去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现在就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各国都对技术进行保护甚至垄断的情况下,创新是困难的、艰苦的,却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的必经之路。1967年,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在一片稻田里面造汽车的时候,美国通用公司的人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韩国能造出车来我就可以用手指头点燃蜡烛。”可以想见当初韩国人造车的能力多么微薄?但是现在韩国的汽车走出来了,在世界汽车市场上都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一种志气。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有这样的觉悟,在创新的途中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明确了目的,有了所要研究的课题,那么下一步就是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在未来的一年中指导我们去科学地研究,科学地创新。
    科学研究的创新,不外乎八个方面:一是创立前人不曾创立的理论;二是开辟前人不曾涉足的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三是提出前人不曾提出过的观点;四是运用前人不曾运用过的研究方法或研究手段;五是利用前人不曾利用过的资料;六是撰写前人不曾撰写过的文章;七是补充前人研究成果的不足;八是纠正前人研究成果的错误。一个科研人员,只要在这八个方面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他就为科研创新做出了贡献。
  创新不能只挂在嘴皮子上,要落实到科研实践中。创新不必刻意追求大的题目,点点滴滴的创新也很珍贵。许许多多小的创新积攒起来,就有可能形成重大创新。
科研创新需要的是敬业精神,是艰苦奋斗,是勤奋不息。同时还需要灵感和经验。
因此,我们在进行科研创新的过程中,要在开始阶段充分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和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了解前人做了哪些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的质量或水平怎么样?还有哪些问题研究得不深不透,还有哪些问题根本就无人进行研究。以此来避免陷入盲目的研究,甚至重复着前人已经做过的工作。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会坚持用学术的眼光和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调查市场,探索实践。遇到困难的时候,决不退缩,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积极努力,解决问题。在最后的论文编写中,更是要以一个科学研究者的觉悟,将所有的研究成果用专业的语言表达出来,不抄袭,不说没有根据的话。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为我们顺利进行科研与创新项目付出巨大努力的学校、老师。
    最后,请再次允许我代表全体参加科研与创新项目的同学,向学校、各位领导和老师表达我们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为我们创造了如此难得的机会,我们在此郑重承诺:一定会用最饱满的热情,发扬不畏艰苦的精神,在研究过程中实事求是,不抄袭他人观点,不伪造数据,积极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以及对研究项目的全面调查和探索,竭尽所能地去完成我们的课题,以此来回报学校,为学校争光!谢谢大家。
 
 
                                         2005级保险班     徐未然
                                           2007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