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会召开

 

我校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会召开
 
    2007年9月11日,我校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会议召开,教务处王传生处长主持会议并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了具体布置。王文举副校长、各院(系)、部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副主任、教学秘书及教务处全体同志参加会议。
    在会上王文举副校长重点强调了本学期两项主要任务:1、贯彻落实教育部、市教委关于质量工程的意见,形成我校的质量工程方案;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验室建设。
    王传生处长在会上首先总结了上学期教学管理工作,并根据学校提出的2007年 “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以人为本,质量为先”的工作方针和教务处2007年度工作要点,布置了本学期主要工作任务。
    1.组织教学管理干部和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年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年2号)文件的精神。按照北京市教委的要求和学校的统一部署,根据质量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特色和办学定位,以改革创新、促进发展的思路,确定我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
    2. 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巩固教改成果,稳定教学秩序。(1)在现有基础上,严格认真落实考试管理文件,进一步巩固考试管理改革成果。(2)按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课程编排规定》的要求,进一步做好课表的编排工作,形成规范的课表编排程序,使我校稳定的教学秩序得到进一步巩固。
    3.总结“挂牌上课”经验,促进基础课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在不断总结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挂牌上课制度”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按步骤地稳步推进这项改革工作,充分调动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信息,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继续建设和完善“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数据库”,继续进行并加强软件操作使用人员的培训,把“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运行工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全面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5.安装“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软件,开始第一阶段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在上学期调研的基础上,对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工作进行认真研究,制定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规划及建设方案,组织建设实施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在北京市精品课程、校精品课程、校重点建设课程中实现课程信息的网上浏览和交流,逐步建立起学生自主学习机制。
    6.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创建北京市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按照高标准、现代化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对现有实验室进行改造和优化,加强硬件建设,增加软件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力争在1-3年把我校实力较强、应用较广的教学实验室(1-2个)建设成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课程建设管理,促进课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1)对精品课程、重点课程进行评估检查,做好2007年重点课程建设立项工程。(2)进行多媒体课件评估工作,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3)制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学大纲管理规定》,对教学大纲进行全面检查、验收与评估。
8.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保证精品教材建设质量。修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材建设管理规定》,对2005年、2006年度立项建设的校“精品教材”项目进行全面检查与评估。
    9.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针对学校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选择一批对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大、覆盖面宽、基础条件较好的学科、专业和课程,立项建设一批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组成的教学团队。
    10.引进优质教学资源,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从国家精品课主讲教师,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中,选择与我校专业和课程建设相关的教授,来我校为本科生讲授几门课程(全程上课且全程录像),培养青年教师,示范课堂教学。
    11.完善以教学质量评价为核心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专家评教、校院系领导评教和学生评教制度。继续开展三评工作,并将评教结果以适当方式向教师本人和有关部门进行反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2.加强多媒体教室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多媒体教室管理与使用办法》,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设备操作使用”的培训,全程录制我校北京市精品课程课堂教学实况,管好、用好现代化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教务处
2007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