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琢玉工程”,努力答好“教育强国建设,首经贸何为”的时代答卷,教务处联合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特别推出“人才培养巡礼”栏目,旨在全面展现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亮点和成效,推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构建“校内实验、校外实践、创新创业、专业竞赛”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1962年我校首次招收会计学专业本科生;1981年开始招收会计学学术硕士研究生。1985年全国首批设立审计学本科专业;1995年由原北京经济学院财务会计系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会计系合并成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系,1999年7月成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1998年设立国内首批财务管理本科专业,2010年获批会计专业硕士点,2011年获批审计专业硕士点和会计学博士点。会计学所在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北京市高精尖学科。会计学院本科设有会计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会计学(数智化国际会计)以及财务管理专业。
会计学院2009年获得北京市特色专业;2012年北京市属重点学科;在2013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开展对19所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培养院校的专业评估中,我校成为获得A级的四所高校之一;2017年入选北京市首批一流专业;2018年获批北京市高精尖学科;2016年市属高校会计专业评估位居第一;2019年会计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财务管理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全覆盖。
学院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北京市“一校一课”和北京市优质课程等;学院的多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得北京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十余本教材分别被评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和北京市优质教材;学院多个团队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打造“四位一体”实践创新平台
多年来,会计学院致力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内外联动、产教融合,搭建了由“校内实验、校外实践、创新创业、专业竞赛”等构成的“四位一体”实践创新平台。
夯实学科理论基础,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1 课内实验教学
依托会计财务综合实验室和会计信息化实验室所拥有的用友、金蝶、鼎信诺等信息化教学系统,完成《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财务审计》《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商业智能与财会决策支持》等课程的专业实验;此外,学院与时俱进,近年来深度推进数智化会计实训模块,打造了一批成熟的数智化实训课程,如开发了《大数据财务与审计》《RPA与智能会计》《财务共享》《区块链理论与实践》等课程。这些课程让学生体验到“大智移云”新技术在财会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强化财务转型后对会计专业人才赋能增技的培养要求。
2 小学期综合实践课堂
借助学院自主研发的“会计实践教学系列-模拟经营虚拟仿真系统v1.0”以及与新道公司联合开发的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首经贸版等综合平台,经过3个周全天候的实验课堂,使学生实操从企业成立运行、生产经营、会计实务处理到期末结算等全流程工作,得到关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全貌的、跨部门的能力的锻炼和巩固。
实践出真知,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1 规范本科生实习管理
根据《会计学院本科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会计学院对包括校外实习基地、本科毕业实习、小学期实习、教师指导等在内的多个方面进行了统一规范,为每位学生安排一名指导老师进行实习指导,实行教师带队实习直接跟踪实习与指导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提倡教师带队实习。通过多次校外实习,为学生毕业后实现就业并尽快适应相关岗位提供了充足的准备。
2 强化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会计学院利用北京总部集聚的区位优势,先后建立1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移动课堂、实习实践等方式,让本科生参与企业业绩评价、国有资本监管、财务共享、质量成本管理等项目实践,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依托“首经贸—德勤”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供需双方联合培养,开创“高水平实习→高层次就业”的“一站式”培养新模式。此外,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久其、用友新道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拓宽学生实习实践渠道;深入京粮集团、京能集团等12家重点国有企业,参与其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检查等工作,获得财政部和北京市国资委表彰。上述举措充分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3 数智化融合的实践课程和数智化校外实践基地
学院已经于2021年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开发开设了大量的数智化融合的实践课程。在通识教育课中加入了“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python)”,学科基础课中加入了“会计信息系统”,专业核心课“商业智能与财务决策支持”“大数据与智能审计”“RPA与智能会计”,专业提升课“数据结构”“大数据智能财务决策”“财务共享原理与实践”“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IT审计”“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案例”。利用会计专业的知识图谱,深入研究会计学科与大数据、智能化学科的交叉融合,在课程和知识上的契合点,开发具有数智化财会特色的课程。采用丰富的课堂形式,采用案例教学、沙盘模拟、情景模拟、翻转课堂、整合性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数智化财会能力素质固化在课程内。
以实际企业的数智化财会转型项目为实践对象,实际参与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具体项目,跟随项目团队采用大数据、财务智能化的手段完成对目标企业数智化财务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施工作,让学生切实了解企业数智化转型的需求和核心特征。
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
会计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学院主动将双创教育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有机结合,发挥协同驱动机制,推进创新性人才培养,以特色活动、创新创业学分推动双创实践。近五年,学生在“挑战杯”系列比赛中获得北京市及以上奖项共27项,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奖项共14人次,学生多次获全国总决赛特等奖、一等奖等荣誉,学院累计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80余项。
实施竞赛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由会计学院组织相关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竞赛,这些专业竞赛项目对于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企业现实财务决策、经营决策以及战略决策等问题具有很好的锻炼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近五年来,学生在专业应用能力竞赛方面取得多项优异成绩,例如,工业和信息通信业管理会计案例校园精英赛累计获奖14人次;2019年,IMA校园管理会计案例大赛获华北区域决赛一等奖;2021和2022年,荣获中华会计网校杯全国校园财会大赛特等奖等。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 铸魂育人
学院注重在专业思政框架下推进三全育人,为班级配置了“驼铃导师”,“驼铃导师”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可以让同学们树立较高的职业远景和志向。
2 实践育人
每个学期末均为学生开设实训营,第一学期期末为数智财会认知营、第二学期期末为数据思维训练营、第三学期期末为数据挖掘实训营、第四学期期末为认知实习——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第五学期期末为专业实习(整班实习)、第六学期期末为数智化财会实习(整班实习)、第七学期期末毕业实习。该班级的同学们配置了校外实践导师,从实务界邀请4-5位业界专家担任校外实践导师,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实习、实践提供指导,并且在各学期的实训营中提供支持。
3 科技育人
会计学院为数智化国际会计专业每位同学配置了学业导师,学业导师会在四年中就学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专业竞赛等方面持续提供指导,最终在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阶段成为学生的指导教师。并且鼓励有科研兴趣的同学参与到学业导师的研究课题中,能够增加学生在科研创新方面的有益探索。全体同学均需要参加学院主办的“科研达人”系列活动,具备科研创新能力。
4 国际化育人
培养符合会计国际交流合作需要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应当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实务经验、专业能力、娴熟的英语技能,能够运用综合战略思维。随着他们的在实务界的不断成长,能够利用开放的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在多双边会计国际场合中踊跃“发声”,积极影响国际会计标准制定,参与企业会计准则国际治理;能够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深入研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项目,为我国会计准则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预期该班级毕业之后能够同时具有数智化证书和职业证书,从而实现多重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