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质量文化

以学生为中心,提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高校当行之举。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息息相关,传统讲授式教学法难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课堂,能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主动学习法随之登堂入室,逐步进入大学校园。不少学校专门建立了适合主动学习法的教室,添置了所需的设备器材。当然,教学成效的好坏除了要求方法合适之外,教师能否熟练运用这些新颖的方法也是成败的关键因素。

为了培养教师运用主动学习法进行授课的能力,有的高校在学校网站上提供主动教学法的理论介绍和相关“攻略文章”以及课堂教学的视频,以供教师自行观看学习,如有必要,教师还可以前往学校的教与学中心深入学习。有的学校会提供短期的培训项目,例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每年暑期会开展为期3天的集训班,通过实际训练帮助教师以主动学习法为基础重新设计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s Angeles)的教师发展中心则会不定期举办1天或是2天的培训项目,其培训重点除了主动学习法外还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在课堂上的运用。

一学期的沉淀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并不满足于速成形式的培训班。2017年,学校教学卓越与创新部门下属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人安德莉亚·埃博索德教授创建了主动学习研究所(Active Learning Institute,以下简称“ALI”)项目,以培养教师熟练利用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顺利完成该项目的教师不仅能获得学校颁发的证书,还能优先使用校园内首个基于主动学习理念建造的教学大楼。

ALI由8次90分钟的研讨班组成,前后贯穿整个学期,每次研讨班的主题各不相同,分为“介绍与反思”“分析、机遇和挑战”“课程设计”“任务与活动”“小组合作与包容性实践”“反馈讨论”“教师空间与技术应用”“说服学生”八个部分,主题内容层层递进,逐步引导教师从理念上深入理解,在实践上具体掌握。课程结束之后,教师需要重新设计自己的课程,将主动学习法融入到课堂之中,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还会跟踪观察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最终确定教师是否能获得项目的认证证书。“教学方法的改变不是朝夕之功,教师的畏难情绪也是困难所在,我们希望给教师足够的时间来理解消化、相互讨论、实践运用,最终融会贯通。”埃博索德教授这样说道。

※小组活动备受关注

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与课堂小组活动相关的培训内容尤其受到教师的关注,埃博索德教授解释说,“因为小组活动要求教师具备高效的组织能力,否则就会一团混乱,难有成效。”在日常教学中,课堂小组活动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也是较为有效的主动学习法,教师希望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但小组活动常常缺乏合理的结构安排,学生明白要主动参与却并不知晓应当如何参与其中。

针对这一问题,ALI的对策是教师首先应当明确活动的目的与过程,并且为每个小组成员都安排任务,有的负责整体进程调度,有的负责计时,有的负责内容记录等。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明确活动过程和本人职责,从而有序高效地共同完成小组活动。在研讨班上,教师需要扮演学生的角色进行小组活动,以及相互评价他人的表现,通过实践具体而微地掌握教学方法。

※交流促进进步

除了角色扮演之外,每次研讨班都会为教师留出相互交流的时间。教师可以分享工作中卓有成效的教学技巧或是难以解决的课堂难题,与此同时,埃博索德教授等培训师也可以从中观察参训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有的放矢地设计相应的培训评价标准,从而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角色扮演和讨论是ALI的两大支柱,换言之,教师能够在实践和交流中,深刻理解如何在学生人数不同、教室规模不一的课堂中游刃有余地教学。”埃博索德教授这样说。

※学生认可是关键

ALI不仅着眼于教学方法的培养,也提出教师应当向学生推广主动学习的理念,争取赢得学生的认同。为此,在授课之初,教师需要清晰明了地向学生阐述本课程是如何基于主动学习法进行组织的,本课程采用了哪些主动学习法以及学生应当如何参与其中,并且教师要给出支持主动学习法的相关研究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从第一次正式上课开始就应该采用主动学习法,而不能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引入,“实际情况表明,‘循序渐进’并不是很好的策略,从第一节课就锻炼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通常会产生渐入佳境的效果,‘临时起意’常会让学生措手不及,难以适应。”埃博索德教授这样解释。

从课程入手改革

康奈尔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的思路则有别于上文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做法,没有通过培训教师教学方法再由教师重新设计课程,而是直接从课程入手,以主动学习法为核心进行课程改造。2013年,人文与科学学院开启了主动学习创新行动(Active Learning Initiative,以下简称“创新行动”),意图改造学院3门物理导论课和4门生物学导论课的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推理实践等方式来学习知识。同时,课堂引入了学生答题系统iClicker和智能手机软件,方便师生互动,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导论课无比重要,其教学效果会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情况,但导论课规模大,人数多,教师很难教。我们就从最难的课程入手,把主动学习法融入到课程之中,提升教学成效。有了这些经验,以后再来改造小型课程就会更加得心应手。”物理学教授彼得·勒帕吉说道。由于创新行动成效显著,学院目前已经开展了新一轮课堂改造,范围扩展到了社会科学、人类学和数学在内的若干课程。

创新行动会为参与教师提供设备和相应的主动学习法的培训,不过,人文与科学学院在发起创新行动之初并没有成立单独的培训团队,而是借助康奈尔大学教学创新中心已有的教学专家指导教师如何运用主动学习法进行教学以及分析评价教师的实际运用情况。此外,经过训练能熟练掌握主动学习法的教师可以加入创新行动的培训系统,为其他教师提供帮助。“推广主动学习法的过程中,人文与科学学院需要解决的大小问题同样也会在其他学院出现,因此,我们选择通过学校层面的教学创新中心来完成,一方面创新中心的专家见多识广,解决问题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这样也便于其他学院推广主动学习法时能获得学校的直接帮助。”勒帕吉教授说道。

除了主动学习法的培训外,参与创新行动的教师在教学策略、学生评价、课程反馈分析等方面都可以获得一对一的咨询指导,教学创新中心还会与学生一同组建焦点小组,分析教师的课堂效果,提出不足,协助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