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召开“琢玉班大学英语教学”专题研讨会 ——聚焦课堂创新,赋能学生成长

8月13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学院召开“琢玉班大学英语教学”专题研讨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重霄,院长助理栾婷,大学英语教学部党支部书记张东芹、主任王鹏、副主任潘速参加会议。会议由青年教学骨干、琢玉班英语任课教师刘小溪主持。

直面60人课堂痛点,探索“分批输出”新路径

面对60人规模课堂“学生表达机会少、成果难以呈现”的顽疾,教学组提出“每月分批展示”机制:每月设定主题任务,提前审核学生展示的内容、逻辑及语言准确性,确保质量与热情“双在线”。此举既契合琢玉学子“表现欲强”的群体画像,又规避了“满堂灌”带来的学习倦怠。

个性化教学再升级:头衔激励+个人反思

展示结束后,各小组横向互评,教师即时点评并颁发“最佳逻辑奖”“最具创意奖”等个性化头衔;学生需另行提交个人反思报告,以“小组荣誉+个人思考”双轨并行,驱动差异化成长。

互动机制:轮值发言人制度

针对“人人发言不现实”的困境,研讨会确定“轮值发言人”制度:课堂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指定代表发言,教师记录并动态调整名单,确保学期内每位学生至少拥有两次公开发声机会。

成果固化:优秀学生作品将结集出版

为强化学习获得感,学院拟将优秀作业、演讲稿及项目报告汇编成册,形成琢玉班年度英语学习成果集;同步申请教务处专项经费,打造可供后续班级借鉴的教学案例库。

四级备考前移,实践平台扩容

教学组计划提前2周开设四级备考策略专题课;同时携手外教、留学生及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每月举办一次“英语角·全球主题”交流活动,以真实语境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AI使用边界与作业监管同步明确

研讨会还就AI辅助学习的合理使用范围、作业过程性监管等议题展开讨论,下一步将出台《琢玉班AI使用指南(试行)》及修订配套教学大纲,确保技术为教学赋能而非“替考”。

刘重霄在总结中指出:“琢玉班承载着学校拔尖人才培养的厚望,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以生为本、以质为核’,让每一颗‘璞玉’都能在精心雕琢中熠熠生辉。”